粤环办函〔2025〕35号
厅机关各处室、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性爱直播 2025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已经2025年第11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性爱直播 办公室
2025年5月30日
性爱直播 2025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美丽广东建设推进会和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法治力量护航美丽广东建设,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省委宣传部 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有关要求,结合《2025年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2025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制定性爱直播 2025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如下。
一、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一)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传。持续巩固拓展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美丽广东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开展宣讲宣传活动,深入讲述、呈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凝聚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学内容,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厅机关领导干部进一步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读本,通过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东省依法治省一体化平台(粤法治)、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推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持续开展重点对象重要时点重点法规普法宣传
(三)提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按要求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厅主要领导年度述职报告,高标准开展年度专题述法,领导班子将法治建设履职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组织领导干部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法律论证相关规定学习,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发挥“关键少数”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要求,组织开展2025年厅机关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举办全省生态环境法治培训班,提升系统法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依托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和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学考,增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谋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四)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普法宣传。以世界环境日、海洋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点为契机,广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等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以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为时点,通过参与相关现场活动,以及在“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推送有关普法推文,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
(五)开展新制修订的生态环境法规学习宣传。将近年新制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等“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作为普法宣传重点,纳入有关业务专业培训内容。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宣贯活动,加强解读,推动实施。创新普法形式,利用多媒体进行公众普法宣传。
三、在立法、执法和环境管理中开展实时普法
(六)在立法和政策制定中加强公众参与。在地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其他重大政策制修订过程中,严格落实有关充分听取和征求意见的规定,保障公众在制度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起草《广东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在规范性文件或其他重大政策出台后,按照规定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与民生关系密切、专业性强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易知晓的政策解读。
(七)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行政审批过程中,及时向行政相对人开展普法释疑。在执法过程中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实现执法办案全程普法。持续完善厅公众网法治栏目建设,动态更新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持续做好以案释法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法治化宣贯,确保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依法规范运行,劝导人民群众信访行为依法有序理性。
四、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法治素养
(八)用好生态环境宣传主阵地。依托厅公众网、“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环境法治与改革”专栏、《广东生态环境年鉴》、《环境》杂志“环境法治”专栏等,及时发送或刊登最新法规规章政策、解读文章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定期公布本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挖掘报道美丽广东建设、无废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低碳实践等亮点,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知晓度,推动环保理念广泛传播。适时以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方式曝光监测数据造假、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等环境违法行为,营造社会公众遵法守法氛围。
(九)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用。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推动现有环境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大众环保意识、法治意识。组织开展“美丽广东,志愿有我”系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第十二届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新大赛,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